当前位置:首页 > 暂无相关信息

游仙区依托村级“三室两厅”打造群众“温暖之家”

发布日期:2014-09-12 15:26
字体:【    】 打印

    在“走基层”活动中,针对农村群众办事“人难找、路难跑、事难办”等问题,游仙区以村级服务阵地为平台,积极拓展服务功能,优化服务环境,打造“三室两厅”便民服务点、村民活动点,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    素质提升室,学习活动不出村。“乡村课堂”专家讲。乡镇党委“一把手”带头到村社上党课,开展学习“身边人”兰辉、张勇先进事迹,播放《焦裕禄》、《雨中的树》等教育片,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,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、崇德尚善。采取“群众点菜、专家配菜”的培训方式,邀请农技干部、致富能人等“行家里手”授课,提升群众致富能力。“农家书屋”自助学。在全区277个村(社区)开辟“农家(社区)书屋”,每个书屋结合基层实际和辖区居民特点配备书本上万册,方便群众能随时根据需求在书本中找到答案。“远程站点”定时播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设不同教育课堂,在寒暑假面向学生开设教学辅导;农闲时,白天组织农户学习方针政策、种养知识、群工案例等内容,晚上播放相声、小品等,丰富村民娱乐生活。通过分时段、分类别、有针对性的播放,极大提升了“远程站点”的使用效率。

    村民说事室,小事化解不出村。干部主动问。划分责任区,实行村干部包区,每月走访所有贫困户和党员联系户,每季度走访所有农户,问一问“有没有诉求”、“要不要帮助”,掌握村情民意,化解实际困难。村民上门说。在村部设立“村民说事室”,由村四职干部轮流“坐班”,接待上门说事的群众并做好记录,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,不能立即解决的转交上级党委相关职能部门。大事集中议。对群众反映问题集中归类,涉及到修路、秸秆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由村干部召集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进行“一事一议”。通过“村民说事室”有力的解决了惠农政策“走在路上”、干部服务“停在嘴上”等“末梢堵塞”问题。

    健康管理室,群众就医不出村。优化就医环境。整合基层卫生、计生公共资源,一村配置一名专业医务人员,打造200余个标准化村级健康管理室,使有限资源方便服务群众最大化。打造优质服务。实行生殖健康免费检查、术后回访等服务机制,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优质服务。在全市率先启动“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”工作和单病种限价付费方式改革试点。提升惠民力度。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.98%,在2013年的基础上普遍上调住院补偿比例,将区内一般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上调到90%,起付线150元。

    便民服务厅,群众办事不出村。加大硬件投入。补充完善了239个村的电脑、打印机等办公设备,免费提供群众使用,并由联系村领导、驻村干部、大学生村官、村“四职”干部组成服务队,解决“有地无设备、有设备不会用”的问题。拓展服务内容。将群众的需求纳入综合服务范围,分为政策咨询、证件代办等20余项服务项目,将办事流程、所需资料进行全面公示,避免群众“白跑路”。创新便民形式。创新“代办制”、“AB岗”、“网格化”管理等服务形式,让群众足不出户即能反映诉求、解决难题。

    文体活动厅,文化娱乐不出村。加强阵地建设。免费开放区文化馆、乡镇文化站、农家书屋、社区书屋283个,“三网融合”通信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,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%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20个,免费开放体育场馆接纳5.2万人次。加强队伍建设。组建百余支农村文体协会,以村(社区)提供场地,区级部门协调设备的方式加强文体协会扶持力度,带动10万余群众开展精神文化活动。“以往晚上静悄悄,现在每晚热闹闹”,梓棉乡鹤鸣村支部书记梁义英这样形容新农村“夜生活”。加强品牌推广。在魏城镇、街子乡等成功举办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会、富乐花乡赏花节等“一会四节”活动,持续深入推广“动感游仙·幸福乐园”旅游品牌,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。

浏览次数:

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

正在阅读:游仙区依托村级“三室两厅”打造群众“温暖之家”